淮安被列為資源型缺水城市
■ 楊 尚 王惠蓮
昨日是“世界水日”和“中國水周”的第一天,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,淮安市區(qū)地下水的漏斗面積已達1350平方公里,漏斗中心水位埋深達到了44米。
淮安漏斗中心水位埋深44米
據介紹,“地下水漏斗”是一個肉眼看不見的巨大無比的漏斗。在許多城市和工礦區(qū),地面來水不夠用,就打井抽取地下水。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生產的發(fā)展,采取地下水的量越來越大,而地下水的自然補充和恢復又跟不上,如此入不敷出,天長地久就形成一個地下水面以城市和工礦區(qū)為中心,中間深,四周淺的大漏斗。
據了解,淮安市地下水資源儲量豐富,水質較好,但由于開發(fā)利用起步較早,地下水超采現象較為嚴重,已形成區(qū)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,被省政府列為黃燈警示區(qū)。
調查資料顯示,淮安市區(qū)地下水的漏斗面積已達1350平方公里,漏斗中心水位埋深44.0米。
“超量開采地下水,可造成建筑物開裂、傾斜,影響安全,嚴重的會造成地面沉降、塌陷。”水利部門的專業(yè)人士介紹說。
2005年,蘇州、無錫、常州以及浙江的杭、嘉、湖等地區(qū)就形成了三個區(qū)域性沉降中心,地面最大累計沉降分別達2.63、1.08、0.82米。而上海是沉降最早、影響最大的城市。
淮安是資源型缺水城市
淮安地表水資源量23.92億立方米,地下水資源量為12.54億立方米,水資源總量為31.78億立方米。按2006年人口統(tǒng)計,淮安市人均水資源量僅為597立方米。
2005年,全市總用水量36.72億立方米,缺水4.94億立方米,全市人均用水量696立方米,比全國的人均用水量(432立方米)高出264立方米;窗彩腥司盟侨珖司盟1.6倍。單位GDP用水量654立方米/萬元,是江蘇省平均水平的兩倍;一般工業(yè)單位增加值用水量73立方米/萬元,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622立方米,均高于江蘇省和全國平均水平。
依據各項指標衡量,淮安市屬于資源型缺水城市。